省教育厅督导组到我市督导检查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

作者:教师教育科  审核:教师教育科    文章来源:教师教育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3

 

 

 

 

 

    12月26日至28日,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刘文华一行5人先后到我市汶上县、任城区督导检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市教育局副局长、济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加庚,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科科长韩敏,分别汇报了我市教师教育相关工作并陪同检查。汶上县、任城区政府分管县市区长,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和济宁教育学院有关负责人分别陪同检查。
    督导检查组先后听取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工作汇报,深入到8所中小学实地查看各项培训工作落实情况,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征求对2018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的意见建议。
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现场查看、实地抽查等方式,对我市教师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一致认为我市教师教育工作真抓实干、务实有效、亮点纷呈。
    一是教师教育工作布局“成体系”。检查组认为,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教师教育工作基本形成了“五大体系”。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健全了教育、宣传、预警、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二是以“国培省培项目”为标杆,建立了 “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相互衔接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确保完成每5年一周期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构建起教师培训学习体系。三是以“名师工程”为载体,逐步形成了以省市名师为引领,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省市名师五级教师成长梯队建设体系。四是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为示范,以市教育学院为龙头、11个县级教师教育中心为主体、100个学科教师培训基地为补充,建立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四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体系。五是以“督查督导”为手段,建立了教师教育综合性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经常性督导和随机督查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工作质量保障体系。
    二是教师教育工作推动“有办法”。检查组高度评价我市在教师教育工作方面的一些创新性做法。譬如,在师德师范建设方面,我市形成了教育推动、榜样带动、活动驱动、考核促动的工作机制。在教师培训方面,各类培训实现了“一个盘子规划,一个漏斗对下”的大培训格局,做到了“三个结合、四个融合”,即:在培训方式上,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远程研修与传统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教师培训与教研工作融合、与科研工作融合、与电教工作融合,与科室工作融合,避免了多头安排、重复培训。在名师名校长培养方面,逐步搭建了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名师名校长论坛、名师名校长网上工作室、名校长协作组等多个培养平台。在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方面,明确了“专业服务、资源建设、统筹协调、参谋咨询”的功能定位,赋予了“服务、协调、管理、培训、教研”的重要职责,等等。
    三是教师教育工作落实“有成效”。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敢于直面问题、聚焦难点、精准发力,多方联动,严厉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问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科学谋划,强化过程管理,高质量完成了今年6.2万人参加的省级远程培训,41期1万多人次的市级集中研修,各县区的县级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也均超过年度培训学时要求。市级的国学师资培训、乡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聘请外教培训等项目已成为济宁市教师培训的品牌项目。旗帜地讲政治,积极引导各级名师名校长参与教育精准扶贫,与乡村薄弱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定期开展送教下乡、送培到校、教学“会诊”、集体教研和同课同构活动等等,建成了让成长“结对”,让发展“协同”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全市有6个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等部门机构完成了整合或融合,为做大教师校长培训提供了重要保障。
    督导组还就我市教师校长培训规划、培训项目整合提出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做优教师教育指明方向和重要遵循。

 

 
 
 
 

bt365滚球版权所有 网站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鲁ICP备13025000号
bt365滚球信息中心制作.通讯地址:济宁市红星中路1号2号办公楼 邮政编码:272000